自主挂号 一键通话 服务热线:03515252173
您的当前位置:中医褥疮治疗网 > 发病部位 >

肋缘部褥疮患者的症状怎样表现

  肋缘部褥疮发病有什么特点?护理应注意什么?中医辨证论治是什么?

  肋缘部褥疮可参照胁肋疽多由体虚正气不足,加之愤怒郁闷,木失调达,郁之化火,灼津为痰,凝滞络道,气机不得舒通,阻于肝胆二经而成

  辨证要点:初期在肌肉深处,胁肋骨间,隐隐疼痛,漫肿色白不红,脓成经3-4月,渐渐肿起,可大如杯碗,疼痛难忍;溃后脓水清晰,夹有败絮样物质,如色晦气秽而有泡沫者,更是逆证。若疮口有声,可有疮面上放一张薄纸,使患者呼吸,若见盖纸颤动,则内膜已破,是死症。若受压引起有干硬结痂,一般为黑色,黑主肾,肾主骨,色有光为顺证,无光者为逆证;如干硬结痂上下左右活动小于1厘米者,多为内膜已破,为恶症。

  护理要求:

  1:年老或截瘫病人,卧床必须备气垫床,胁肋部褥疮必须减压,气垫床必须改装。

  2:在翻身时,防止护理员牵拉皮肤使疮口牵拉伤

  3:高肿为痈,沉溃为疽,有脓者生,无脓者死(外科正宗) 4:病人若要坐,护理员不能携腰而坐,防止皮肤使疮口牵拉伤

  5:气垫床必须根据伤口部位改装,达到伤口减压

  中药治疗

  1初期——清肝解郁,行滞散结,方以柴胡清肝汤合二陈汤

  处方:柴胡6 赤芍9 黄芩9 百部9 丹参9 川楝子9 制香附9 陈皮6 生甘草3

  2脓成——脓成不透,宜透托,方以透弄散加减

  处方:当归9 生黄芪9 川芎6 丹参9 百部9 黄芩9 炙甲片6 皂角刺9 夏枯草9 护膜散3(分两次吞)

  护膜散(白蜡 白芨各等分)

  3:溃后——(1)溃后气血两虚者,调补气血,方以人身养荣汤加减

  处方:党参9 炙黄芪9 当归9 白芍9 焦白术9 茯苓9 陈皮6 百部9 黄芩9 丹参9 炙甘草3

  (2)溃后阴虚火旺者,养阴清热,方以大补阴丸合清骨散加减

  处方:大生地12 生鳖甲15(先煎) 知母6 黄柏9 秦艽6 生龟板15(先煎) 玄参12 海蛤壳12 银柴胡6 川贝母4.5

 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,本病往往是全身疾病的并发症,内治法需要根据原发病的具体情况综合辨证论治。

  经络穴位

  足太阳膀胱经、足少阳胆经、足厥阴肝经。

  魂门

  定位:在背部,当第9胸椎棘突下,旁开3寸。

  解剖:(1)针刺层次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背阔肌、竖脊肌。

  (2)穴区浅层有第9、第10胸椎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及其伴行动、静脉分布,深层有胸背神经和第9、第10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及胸背动脉分支分布。

  譩譆:

  定位:在背部,当第6胸椎棘突下,旁开3寸。

  解剖:(1)针刺层次为皮肤、皮肤下组织、菱形肌、竖脊肌。

  (2)穴区浅层有第6、第7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及其伴行动、静脉分布,深层有肩胛背神经和第6、第7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及肩胛背动脉分支分布。

  膈关

  定位:在背部,当第7胸椎棘突下,旁开3寸。

  解剖:(1)针刺层次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背阔肌、竖脊肌。

  (2)穴区浅层有第7、第8胸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及其伴行动、静脉分布,深层有胸背神经和第7、第8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及胸背动脉分支分布。

肋缘部褥疮

了解更多褥疮的知识
返回顶部↑

首页

QQ

2

咨询

顶部